媽的多重宇宙 別溝通超譯

2022年5月1日

內容目錄

「媽的多重宇宙」這部電影,當初有名的原因是因為外國各大媒體的推崇。

但在台灣,卻反倒是因為旁白鴿的超譯事件。

許多觀影者覺得,原本好端端的台詞,被翻譯的亂七八糟,如同把所有的菜裡都加滿了香菜一樣,全數走味。

不過其實你知道嗎,在溝通的世界裡,其實也有有所謂的「超譯現象」。

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這跟翻譯的世界講求的「信達雅」,其實是非常類似的情形唷

翻譯世界的『信達雅』

中國近代翻譯家嚴復提出的「三難原則」,提到翻譯的時候,必須要盡量符合三個條件,包含了:

  • 信:翻譯要準確、不偏離、不遺漏也不要隨意吧增加或減少他的意思。
  • 達:必須要不拘泥於原文形式,表達通順,讓閱聽者清楚明白意思。
  • 雅:用詞要得體,要能夠追求文章本身的調性、簡明但又不失優雅。

而它被稱作三難原則,主要是因為嚴復認為這三點非常難。

光是要達到第一點「信」就非常困難了,如果能夠達到第一點,就已然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這跟溝通能夠怎麼樣的產生關聯呢?

表達失準 導致對方超譯

我們很多人在思考後,說出口的話跟表達出來的方式是落差很大的。

例如說,在我寫這篇文的時候,台灣北部剛好降十度,你媽看到你出門居然只穿短袖,於是他念你說:

「欸,是不知道外面才20度唷,要穿外套啦!」

這時候你會怎麼樣解釋他的話呢?

你的感受可能會是:

「幹,媽媽又來了,念東念西的,我又不是白痴,我就不怕冷咩!」

可是你媽的想法可能是:

「啊孩子可能不知道外面溫度已經驟降了,我擔心他會感冒,所以我要提醒他!」

天啊為什麼明明媽媽的心理是「關心」,講出來卻變成了「碎念」?

而孩子聽到後,經過自己腦內翻譯機一陣運轉,他得到的答案是:

「媽媽一定覺得我是白癡。」

在這個情景,你就可以察覺,媽媽沒有精準表達出自己很擔心,反而用「命令穿衣」的說詞,讓小孩完全「超譯」了媽媽的意思。

準確表達想法之前 先自我了解

媽的多重宇宙裡,提及「宇宙搖」的意識連結方式,意指利用達到特殊條件,可以了解其他宇宙的自己的思考與想法。

很不幸的,真實世界,我們沒有辦法透過「宇宙搖」來了解自己或他人的記憶與想法。

我甚至大膽推測,其實你沒有真正了解你自己的想法。

你的意識不是只有外在意識(表意識),還有內在意識(潛意識)在運作。

薩提爾女士提到「冰山理論」。認為人們的思維可以以冰山來譬喻,外面的行為只是冰山一角,而人們的內心其實可以這樣被拆解:

一、情緒

指人對於周遭人事物的心理感受,例如基本的喜怒哀樂、恐懼、驚嚇等等。

部分的人容易基於「情緒」反應,所以前面的媽媽,看到小孩沒有穿外套,心裡產生憤怒,於是開始碎碎念。

二、觀點

指一個人對於某事件的看法、理解和解釋。

由於每個人的主觀經驗、成長背景不同,導致縱然是同一件事,也可能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以上面的媽媽來說,他看到小孩沒有穿外套,他可能覺得:

「20度已經是低溫了,就是要穿外套欸!」

可是如果是另外一個媽媽,他反而會覺得:

「啊?20度還好吧,我家小孩很勇,不需要穿外套啦~」

同樣是氣溫20度,但第一個媽媽覺得小孩會冷,第二個媽媽則認為,哪需要穿什麼外套,小孩可以頂得住!

這就是觀點的不同。

三、期待

指希望自己或他人,可以採取某種特定行動,或者期待達到某種狀態。

就像舉例中的媽媽,他希望小孩能夠自動穿上外套,以避免可能會發生的感冒。

四、渴望

也就是透過這場行動,希望自己能夠達到內心的滿足,而這個能滿足什麼,就得看看他內心深處的慾望了。

在這個例子裡,可能會是「做一個好媽咪」的慾望,以及「希望孩子健康」的渴望。

當然也可能有其他的,但仍必須端倪當下的情況而定。

五、自我

顧名思義,就是「我」這個主體的存在。

原則上,我們通常都從前面四個來解析,並確認他表面行為的下面,是什麼樣的動力來驅動。

你有辦法用這樣的方式,來了解自己行為下的驅動力嗎?

沒有理解自己 難以達成的「信」原則

重要在於,如果你沒有辦法剖析出自己行為下的驅動意念,你就會該表達的沒有表達出來,造成極大誤會。

例子中的媽媽,只感受到自己的情緒,那就是生氣,他只察覺到,自己對「孩子沒穿外套」這件事很生氣。

可是,他沒有理解到自己冰山下的思考,他其實期待孩子可以自動自發地穿外套,更沒有察覺到,他其實主要是希望「孩子不要生病」。

但在前面的對話中,她沒有表達渴望,也沒有表達自己的期待,反而直接情緒化反應,批評孩子的行為,孩子就誤會媽媽,認為就是要來批評他的。

這是不是跟翻譯很像?

如果你使用的詞彙錯誤,或者沒有如實表達自已心裡這麼多的思考,就如同沒有達到「三難原則」的「信」原則,接收的人是無法了解到你真正希望表達的意思的。

結論

翻譯時的三難原則,第一條「信」,也就是表達準確,便以夠所有的譯者煩惱。

而在溝通的場域裡,其實,你就是你自己的翻譯員。

要能夠把自己的意思精準的傳達閱聽者,雖然你無法透過宇宙搖連結意識,但卻可以用以上方法,解析自己內心纖細又複雜的思維,才有可能讓對方清楚明白,不再犯下超譯錯誤!

其他文章

【銀行職場】請特休出國但老闆有意見,我可以怎麼做?

在銀行裡,如果請自己的特休出遊,並如實告知老闆,這樣到底會造成什麼影響?難道真的就只能互相欺騙,不能坦誠相對嗎?

【銀行考試】個人15張金融證照考照順序經驗分享

個人當了這麼長時間的銀行員,有幾張金融證照是必須的,而本次就針對我自己目前持有的15張證照,分享我個人的考照順序,還有我自己推薦的考照順序吧。

【銀行職場】到底要不要念碩士班?

開始經營帳號後,有些大學生會來問我說,如果早就決定要進銀行,那麼還需要碩士學歷嗎?也有人已經考上了,念到一半卻開始自我懷疑,心想說碩士學歷真的能夠幫助自己在銀行的職涯發展嗎?

【生活理財】山道猴子根本是盤子~信貸到底繳多少錢

「山道猴子的一生」中,這位年輕人到底犯下了甚麼樣的錯誤?本篇會來考證山道猴子有關於「信貸陷阱」部分,山道猴子到底付出的代價有多高。

【好書分享】老闆同事讓我心累~溝通不良時你需要這帖冷靜

在工作上,有沒有過因為在溝通過程中覺得跟別人溝通不良,讓你感受到同事很雷、長官很扯而導致你內心很生氣,心底罵髒話一萬遍都不足以消解心頭之恨的過程呢?本書分享了如果在團隊溝通的過程中,遇上讓你覺得崩潰的事情時,你如何從自己做起,重新開啟溝通橋樑的過程。

【銀行職場】十個職涯上你可能會犯下的嚴重錯誤

當我們進入職場的時候,無論是對社會或者是對自己,都是懵懵懂懂,邊走邊學,有時候也會做錯決定,導致不理想的結果。依據我個人被諮詢時碰到的問題,以及網路上其他人分享的資訊,我彙整成十個大家普遍在職涯上曾經犯過最讓自己後悔的錯誤。

【銀行職場】颱風假對銀行員而言是種小確幸 如何改善很難請假的情境

為什麼颱風假對於銀行員來說,看起來是這麼的彌足珍貴呢?這就要從分行的人力配置跟工作性質開始說起。

【銀行職場】真的該避開職場八卦亂象嗎?職場八卦又到底可以怎麼聊?

職場八卦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能夠幫助你拉近與同事之間的感情與距離,但另一方面,職場八卦也可能會是讓你名聲毀於一旦的關鍵,就像是雙面刃一樣,使用時不可不慎。

【銀行職場】數值化思維:如何在銀行職場脫穎而出的關鍵

我要說的是,擁有數值化的思維,就代表了你掌握了能夠與長官溝通、影響決策的鑰匙,要能夠從一堆行員中脫穎而出,就在你的字裡行間、表達過程中,都使用數值化思維提及的數字吧~。

【銀行職場】這段你看的懂幾個單字呢?5個銀行員才知道的行話

這些銀行專業術語,雖然只對銀行產業內人員有用,但是,就當作小百科一樣,偶爾把專業術語拿出來秀一秀,也許能夠讓你獲得他人矚目的眼光唷!
1 2 3 ... 11

當一個銀行員

Sev,銀行業翻滾10年,
善用內在溝通及口語表達技巧,克服團隊合作上的溝通障礙。

領取Sev獨家
公股銀行考試全攻略

名單磁鐵表單
Wnote
Copyright 2022 By Wnote.tw  All Right Reserved
0
喜歡你的想法,請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