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溝通】與父母溝通好難01將自己歸零,重新檢視與父母的關係

2022年10月6日

內容目錄

很久沒有寫溝通互動的題目了,總覺得有點心癢癢,主要是因為看到大人學針對如何與刁鑽的父母溝通有開課,所以自己也不自覺地很想分享一下這個問題,以及自己的作法。

與父母溝通的困難:強勢的父母

身為千禧世代的我,與父母溝通會遇到的困難,大部分都是父母很強勢,身為孩子的我們在與父母溝通的情境裡,總歸是矮了一截,每次想講什麼,父母一頓罵或著碎念,就把我們原本想講的話給縮回去了,總之就是有一個跟父母講話就抖抖的心情。

但後來一些機緣,我發現後面的世代仍然有部分人也承受著同樣的問題,讓我感到悲傷。

不是不知道方法,只是做不到

我自己很清楚,市面上如何述說各種與父母溝通的技巧,但我覺得最難的就是,大部分人是「知易行難」。

就像如何養成好習慣這件事,原子習慣到現在還很夯,主要就是因為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或者做了兩天就放棄,到底這個「做不到」是怎麼一回事?

華人社會孝順父母的價值觀

基本上,華人社會還是崇尚孝順父母、天下無不是父母的心態,父母被華人社會當作神明一樣崇拜,因父母看似犧牲了自己來成全孩子的成長,因此孩子也被灌輸了「理應尊敬長輩」、「理應順著父母」等各種價值觀。

但這種無限上綱的價值觀,讓每個世代都有一批因為這種價值觀而受苦的青少學子,等到他們慢慢長成30歲、40歲……就又製造出一批無法反抗父母,卻又無可奈何的無力樣貌。

你獨立了嗎?外表看似大人,心智卻還是小孩

另外的情況,則是許多人看似身體長大,年齡變老,心智卻沒有跟上,彷彿是小朋友一樣,就算自己有些看法,只要父母一發表反對意見,自己就彷彿被上了禁錮咒,動也不敢動,這種莫名的「無法獨立」也深深的影響著每個世代很大一票人。

修正後的權威式父母

還有一種情況,很多人會說「其實我父母還是講道理的,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覺得不太舒服」。

這點就很有趣,至少,若你的父母為X世代,他們遇過上一輩更為權威式的教養,當他們發現自己並不想被這樣權威式的指導後,他們會予以修正,於是有一個「修正後」的樣子出現。

但事實上,他們仍然不可避免的承襲了一些其父母的權威樣貌,這是因為他們的思想中,仍然對父母有部分的認同,所以他們只是改善了自己指導的方式,但在骨子裡仍然會有「崇尚權威」的樣子存在。

要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

重新修正「父母是為孩子好」的觀點

我自己覺得這裡最難調整的部分,大概是「父母是為我好」這個環節。

華人孩子們還蠻愛自己的父母親的,只要打著「父母是為我好」這面大旗,父母便能有免死金盤,孩子也認份的把父母親對自己的碎念、情勒通通收進心裡。

有些父母的確是為孩子好,但到底這個「為孩子好」是什麼?

我認為我們必須重新定義「為孩子好」的樣貌,不然我們就永遠會被困在這裡。

父母是為孩子好?還是為了讓自己心情變好?

對許多華人孩子來說,最難分辨出父母到底是為孩子好,還是為了讓自己心情好,這兩件事有著很大的落差。

華人的人我界線很淡薄,假設,孩子客觀上過得不太好的時候,他們會很容易把責任歸咎於自己,並怪罪自己說「如果我當時有做……(請自行帶入各種行為)的話,他不會變成這樣」。

於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他要盡一切努力來避開這種罪惡感,當孩子要做出某些對父母來說有點脫軌的行動時,他就會要趕快提醒小孩:「不可以脫軌唷~不然會怎麼樣怎麼樣唷~」等類似的發言。

只不過,很多華人父母當聽到我說不要干涉孩子的時候,他們會有激烈的反應,例如可能會說:「那這樣以後我就不要理你好了,你死了我都不要管!」

這時孩子可能會有被遺棄的感覺,覺得父母子女間怎麼可以恩斷情絕,然後就還是照父母的話做,又走回頭路,於是就這樣一直一直複製下去。

際遇決定了你的命運

我自己還有另外一個觀察,那就是每個人的際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怎麼看待父母親。

以我而言,在我開始走入自我探索近三年後,剛好遇上影響我人生的大事件,讓我深刻體會到,當我的人生要走到盡頭的時候,我的父母在那當下並沒有成為我的避風港,反而是試圖要把我拉入深淵的推手,對許多的人來說,大概會覺得難以想像,卻是我當下最真實的體驗。

也因為這個際遇,我終於看出,他們為了要避開內心的罪惡感和痛苦,不得不試著說服我,要我做出違心的決定,也因此,我在這個瞬間,一定程度上的解脫了。

結論 讓父母走下神壇吧

要能夠擺脫「孝順」這個緊箍咒,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要讓父母走下神壇,若父母並非萬能,那就表示他們也有自己的缺點,他們的教育理念中的某一個環節,便有可能有待商榷,可以以更客觀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父母親,而不是下意識的認為父母所言全是聖旨。

不把他們當作神,而當作人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我們也終於能夠瞭解到,既然父母無法滿足我們所有的期待,那我們也不用用盡努力去達成父母的每一個期待,我認為此觀念的翻轉將是走自我探索路程中一個重要的試金石,卻也是得持續努力不懈,才能夠真正轉化自己的內心,並採取相對應的行動。

其他文章

【銀行職場】請特休出國但老闆有意見,我可以怎麼做?

在銀行裡,如果請自己的特休出遊,並如實告知老闆,這樣到底會造成什麼影響?難道真的就只能互相欺騙,不能坦誠相對嗎?

【銀行考試】個人15張金融證照考照順序經驗分享

個人當了這麼長時間的銀行員,有幾張金融證照是必須的,而本次就針對我自己目前持有的15張證照,分享我個人的考照順序,還有我自己推薦的考照順序吧。

【銀行職場】到底要不要念碩士班?

開始經營帳號後,有些大學生會來問我說,如果早就決定要進銀行,那麼還需要碩士學歷嗎?也有人已經考上了,念到一半卻開始自我懷疑,心想說碩士學歷真的能夠幫助自己在銀行的職涯發展嗎?

【生活理財】山道猴子根本是盤子~信貸到底繳多少錢

「山道猴子的一生」中,這位年輕人到底犯下了甚麼樣的錯誤?本篇會來考證山道猴子有關於「信貸陷阱」部分,山道猴子到底付出的代價有多高。

【好書分享】老闆同事讓我心累~溝通不良時你需要這帖冷靜

在工作上,有沒有過因為在溝通過程中覺得跟別人溝通不良,讓你感受到同事很雷、長官很扯而導致你內心很生氣,心底罵髒話一萬遍都不足以消解心頭之恨的過程呢?本書分享了如果在團隊溝通的過程中,遇上讓你覺得崩潰的事情時,你如何從自己做起,重新開啟溝通橋樑的過程。

【銀行職場】十個職涯上你可能會犯下的嚴重錯誤

當我們進入職場的時候,無論是對社會或者是對自己,都是懵懵懂懂,邊走邊學,有時候也會做錯決定,導致不理想的結果。依據我個人被諮詢時碰到的問題,以及網路上其他人分享的資訊,我彙整成十個大家普遍在職涯上曾經犯過最讓自己後悔的錯誤。

【銀行職場】颱風假對銀行員而言是種小確幸 如何改善很難請假的情境

為什麼颱風假對於銀行員來說,看起來是這麼的彌足珍貴呢?這就要從分行的人力配置跟工作性質開始說起。

【銀行職場】真的該避開職場八卦亂象嗎?職場八卦又到底可以怎麼聊?

職場八卦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能夠幫助你拉近與同事之間的感情與距離,但另一方面,職場八卦也可能會是讓你名聲毀於一旦的關鍵,就像是雙面刃一樣,使用時不可不慎。

【銀行職場】數值化思維:如何在銀行職場脫穎而出的關鍵

我要說的是,擁有數值化的思維,就代表了你掌握了能夠與長官溝通、影響決策的鑰匙,要能夠從一堆行員中脫穎而出,就在你的字裡行間、表達過程中,都使用數值化思維提及的數字吧~。

【銀行職場】這段你看的懂幾個單字呢?5個銀行員才知道的行話

這些銀行專業術語,雖然只對銀行產業內人員有用,但是,就當作小百科一樣,偶爾把專業術語拿出來秀一秀,也許能夠讓你獲得他人矚目的眼光唷!
1 2 3 ... 11

當一個銀行員

Sev,銀行業翻滾10年,
善用內在溝通及口語表達技巧,克服團隊合作上的溝通障礙。

領取Sev獨家
公股銀行考試全攻略

名單磁鐵表單
Wnote
Copyright 2022 By Wnote.tw  All Right Reserved
0
喜歡你的想法,請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