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擬定預算差點毀了我的財務 如何打造健康財務

2024年1月16日

內容目錄

多數的財務書籍,在教導我們要如何使用自己的金錢時,常常會說:先擬定預算,在預算內花錢。

然而,我自己的執行經驗卻是:當我擬定預算之後,我覺得我花的每一分錢都受到了限制,比起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我比較像是錙銖必較,一直在想我這筆花費是否超過預算,每個月我都果不其然的在某些預算超標,接著我就會拿其他的預算來填補,於是我的執行預算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我都會心想:一定是我擬定預算的能力太差了,所以我要每個月覆盤,每個月檢討我自己的預算花費,但我心裡的壓力一直都無法消除,就很像小時候我去看眼科醫生,每次我帶我去看眼科醫生,我就非常擔心,我就像是去被宣判有罪(視力下滑)。

因此,2023年,我雖然有記帳,但我逃避覆盤,逃避預算,逃避執行預算失敗的結果。

訂定預算反而出現了匱乏感

在《金錢法則》一書中,提及訂定預算是一種匱乏心態的呈現。當你只能用預算裡面的錢,不能超支時,你是在給自己的心理下暗示:花錢是很罪惡的事情。

擬定預算也會給人很強烈的相對剝奪感,當你覺得你被剝奪了自由花錢的權利時,反而心裡會有想要補償自己的心態,於是就開始放縱性消費,以犒賞自己的「犧牲」。

另一種可能則是當你發現自己有意外的支出時,就會開始從其他的預算「偷取」,這種限制與剝奪感也同樣令人痛苦,一樣的,便會花更多的錢買東西來補償自己。

如何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

《金錢法則》提到,要能夠真正的改善財務,首要任務是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釐清下面重要的4個問題:

  1. 了解自己做某些事的原因,並學習如何給自己動力,去完成那些可以接近目標的任務,而不是去做那些傳統卻沒有成效的建議。
  2. 要了解自己對金錢的想法,是受到哪些人或經驗的影響,並理解這些想法如何形塑我現在的人生,最重要的是,倘若對目前的現況不滿意,我又可以如何的去改變它?
  3. 了解那些花費是值得的,又有哪些花費是沒有必要的呢?
  4. 賺錢並不是解決財務問題的唯一方法

要能夠有好的財務,重點並不在於在EXCEL上訂定預算,而是要能夠先去釐清我為什麼花某些錢,以及我自己對金錢的想法是什麼。

釐清自己要用金錢打造什麼樣的生活

第二個重要目標,是釐清自己想要用金錢打造出什麼樣的生活。

以我來說,當我把錢花在買飲料上的時候,其實是在打造一種生活模式,當我把錢花在瘋狂上課的時候,其實我也是在打造一種生活,然而,靜下心思考後,我察覺到其實這些都不是我真正想要過的生活。

購買飲料是因為我對自己的生活沒有掌控感,我透過買自己能夠負擔的東西,試圖給自己些許確定感。

看似求知慾望強烈的上課行為,則是我自己心中的自卑感與匱乏感逼得我不得不學習,總感覺自己如果不學習,我就會失敗—上面的信念,影響了我如何使用金錢。

如何把錢花在自己真正需要、對自己有幫助的地方?

在我體會到擬定預算無法真正幫助我的財務狀況後,接著,我就在想如何才能把錢花在自己真正需要、對自己有幫助的地方,而不是花在看似讓自己開心但並不見得是對生命真正有幫助的地方。《金錢法則》提出了下面的解決方法:

一、要學會無論心情如何,都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理想跟目標

這段我理解是不能讓心情影響到你的花錢行為,這不代表我們不能買讓自己心花怒放的東西,但我們容易為了照顧自己當下的心情,做出不理性的消費。

例如說,有些人需要喝飲料來給自己小確幸,或者有人會透過買名牌來保護自己的自卑感等等,但很可能每次這樣花錢的時候,你就是把自己推離了自已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理想生活。

我自己的情況是,我想要有自己的家,但我都在跟自己說:「我一定買不起,因為現在台灣的房子很貴」。

很多年以來,我試圖用其他的事情來慰藉自己,直到2023年底的突發事件,讓我不想再逃避現實,決定要來真正面對自己內心的渴望,我靜下心評估每一筆花費,把外食的錢都省下來,也不再買飲料喝了,也不再沈迷於看到課程就想要報名上課….。

二、不使用「應該」這個詞

我曾為了某些行為是否「應該」做或「不應該」做,陷入矛盾。

以前喝飲料的時候,我充滿罪惡感,因為,我理性上會說:我不應該喝飲料。但感性上說:但是我需要慰藉,我要喝飲料!

我看似花錢照顧自己,但其實我花的很心虛,喝飲料看似安慰我的內心,但其實它反向帶給我罪惡感。

透過前面的釐清自己內心的目標跟需求,我發現比起「應該」,我更該考慮的是「內心真正的渴望」,但是這也是需要花很多時間來釐清。

三、想想未來的自己想要什麼?

如果不知道內心真正渴望什麼,可以先想想未來的自己想要什麼?

活在當下聽起來非常正向,然而,它也被一些人錯誤引用了。

活在當下是對當下充滿覺知,但並不是說我們可以因此不考慮未來的情況。

事實是,人們大多數時候,會陷入短視近利的陷阱,卻忘記:能夠對人生真正長遠有幫助的事,常常會是令人不舒服且需要長期投入的行動。

例如,我自己有提供公股銀行考試相關資訊,但對考生來講,閱讀我的內容,跟真正自己去讀,對未來的影響其實是完全不同的。

考公股銀行是很痛苦的,因為你得花時間讀書,捨棄週末看電影、跟朋友聚餐的快樂。

然而,要打造令自己滿意的人生,到頭來都是要花力氣才有可能實現的,多想想未來的自己想要什麼,然後行動。

四、只買能帶來正向的事物(但不單單指購物後的快樂)

要能夠釐清什麼是能夠給自己帶來正向影響的事物,需要花時間去釐清,最基本的判斷方法,就是回到第三點,想想未來的自己想要什麼?

像是如果你想想未來的自己一定會想要健康的身體,當下你會為自己選擇營養且健康的食物來吃,而非只依自己當下的心情選擇食物(每個人都有心情惡劣故想吃垃圾食物以發洩情緒的時候)。

另外,這一項也很容易跟第一點混在一起,我們很容易會覺得,能夠給自己帶來好心情的東西,難道不是正向的事物嗎?

但第一點是在提醒說,人不該因為心情,而影響到自己對理想以及目標的追求,因此,不能以心情來作為正向的唯一指標,而是應該綜合的去考量才對。

讓自己的心情好,當然是很重要的,但有些重要的目標跟理想,在追求的時候,常常其實帶給人不小的壓力,甚至是要犧牲短期的快樂,但是我們要因為短期的快樂,而去跟未來的自己預支嗎?大家可以思考看看。

五、什麼是不好的花費?迎合社會期待、填補空虛或希望融入的花費

最後,來聊聊《金錢法則》認為「不好的花費」,本書提出三個指標。包含「迎合社會期待」、「填補空虛」、「想要融入」。

迎合社會期待

這項指摽大多數人都有辨識出來,也因為社會當代「做自己」的風潮影響,已經越來越多人都能夠避免這筆花費。例如說,為了家人期待而舉辦的婚禮花費就是一種。

填補空虛

這項指摽大家也都很容易辨識出來,卻不容易落實,因為人都希望能夠避開不開心的情緒,也會認為賺錢的主要目的之一,其實就是透過錢來填補自己內心的不足之處,因此縱然人們曉得某些花費其實只是填補空虛,而無法對未來有任何助益,但為了維持現在的情況,仍然不得不為之。

例如,有些人因為心情不好,必須每天靠杯中物才能睡覺,這是一種對身體健康不好,但能夠逃避空虛感的一種花費。

想要融入

「想要融入」這項指摽,縱然我們都能夠辨識出來,但不太可能完全避免這樣的花費,因為人就是有團體生活的需求,為了融入某些特定的社會群體,我們會願意花費金錢試圖變成跟特定群體一樣的狀態。

我就有一個親戚,他因為朋友都有車,所以不惜也買了一台車,他的經濟狀況並不穩定,並不適宜現在買車,然而,他為了能夠繼續跟朋友混在一起,就還是買了這台車,客觀人看起來會覺得這種花費非常可笑,但當事人真的會因為要融入朋友圈的需求,不惜花大錢,用物質去填補內心的自卑感。

舉另外一個例子,我自己其實是不很愛出去吃飯的人,但為了跟同事維繫感情,我仍然一週會撥幾天時間跟同事出去吃飯,有時候為了配合其他人的飲食喜好,會去一些自己並沒有很喜歡的餐飲店。

我們仍然需要保持適當的社交行為以維繫感情,不可能完全避開融入的需求,這點我也持續檢討跟反省。

結論 心態才是影響財務狀況的重要成因

《金錢法則》本書中,把重點放在如何打造致富心態上,透過心態的調整,之後也才能夠正確評估自己的生活需求,以及正確的使用相對應的財務工具,如果你是那種常常花錢花的不知所以然的人,就會建議你可以看這本書,以校正自己的金錢心態。

想成功考進公股銀行?
這35個關鍵問題,不能錯過!
公股銀行考試致勝關鍵
獨家35題關鍵報告

當一個銀行員

Sev,銀行業翻滾10年,
善用內在溝通及口語表達技巧,克服團隊合作上的溝通障礙。

免費領取
公股銀行考試入門

名單磁鐵表單
Wnote
Copyright 2022 By Wnote.tw  All Right Reserved
0
喜歡你的想法,請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