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回不得 好方法應對爸媽碎念

2022年4月23日

內容目錄

母親節要到了,在外面亂晃的遊子們,終究不得不回家。

想到每次回家,爸爸媽媽一直對自己的生活、未來規劃等等事情,意見一堆,碎念不斷,想到就害怕。

搭上計程車,行駛到家門前,心理的警報已經開始大響:

800英尺、500英尺…

天啊我不想降落啊!

有沒有什麼辦法處理父母意見很多的問題?

每次談到最後都是不歡而散,我忍耐又很辛苦,我可以直接叫他閉嘴嗎?

到底有什麼辦法?

無法忍受嘮叨 是因為我們對自己感到失望

身為孩子的我們,都會希望父母以我們為榮。

小時候總是希望可以達到父母親的期待,我們曉得,當我們達成期待的時候,父母會開心,會以我們為傲,所以我們會用「滿足期待」的方式,討好父母親。

不過,隨著長大成人,我們的價值觀會與父母有落差,想過與父母不同的生活。

我們的生活習慣跟想法開始與父母不同,如果父母對此感到不滿意,開始碎念,我們內心會有一個情緒是「對自己感到失望」,因為我們無法再滿足父母了。

而當我們對自己感到失望了時候,就進而衍伸出「我不是好小孩」的感受,因為以前當我們沒有配合父母的時候,父母的態度常常會是很生氣、很怒的,這個行為會帶給我們一個警訊:

原來我們不做特定行為,父母好像就不愛我們了。

原本年紀還小的時候,我們會迅速改變行為,但長大後,我們也會有一個「獨立」的需求,於是這兩個需求就會打起來,讓自己的情緒變糟。

常常我們無法觀察到自己內心如此細微的情緒變化,而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會選擇把這種情緒推開,心想說:

只要我爸媽閉嘴,我就會沒事了!

但事實上,重點並不是在於你爸媽說了些什麼,而是因為你對於「無法滿足父母的自己」感到失望,但你又有「自我獨立」的需求,又無法完全只考量滿足自己獨立的需求,於是,你心中的不舒服反應是這麼的強烈。

有家回不得 讓這三句話帶你回家

在「滿足父母需求」與滿足「自身需求」的兩個衝突情境中,你無需太責怪你的父母一直情緒勒索,他們在當父母之前,也是個普通的人,不是完美無瑕的。

我們小時候會認為父母是偉大的,但長大後我們就應當要對父母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那就是:

父母也會錯。

對,父母也會錯,而且還錯得離譜。

但主要是因為他們在過去社會中,學會的生存法則或者價值觀,有時候拿到現在已經不實用,或者已經不一樣了。

所以這也不能完全說是錯,而是因應現代社會以及自己的需求,其實你有一套適合自己的生存狀態,若自己不想以父母的方式過日子,那麼總是會面臨到這種困境。

當父母碎碎念的時候,其實你可以這麼做:

1.允許父母不開心

這是指要做好課題分離,把他們的期待與你自己的需求分開來看,並且要接納人類對於自己的需求無法滿足的時候,就是會有不開心的情緒。

父母也是人,也會有需要發洩情緒的時候,如果他們停止不了碎碎念,那是因為他們需要發洩情緒。

如同你自己也是一樣,你在生活上不開心的時候,也是會抱怨或者不滿,只差在你不會找一個對象一直對他砲轟。

前面我也提醒,父母也會錯,所以對著你碎碎念的父母,當然行為上不是太好,但要對父母有這樣的認識與寬容。

2.讓他們拿回自己成人的力量

不滿足他們的需求,不表示我們不愛他,把這套邏輯回到父母對子女的時候,也是一樣:

父母也會因為管教,或者是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但這不表示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對嗎?

你可以用話語表示自己愛他們,但這件事不會照他們的想法發展,你也不用花很多時間照顧他們的的情緒。

在海寧格的家族排列裡,「序位法則」就提到,要讓各自回到自己該有的角色。

你的父母不是小孩子,其實並不需要用哄孩子的方式哄他。

相反的,你必須讓他自己醒悟,自己是個成人,用成人的方式來處理他自己情緒的不舒服。

而這取決於你自己的態度,如果你一直照顧他的情緒,或者只要他這種態度你就照他的話做,反而會讓你的父母以為,他這種無理取鬧的態度是有效的,於是他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這也就是說,既然無理取鬧的碎念是不好的行為,我們就該減少對這件事的刺激,不要再用自己的行為鼓勵他們持續下去,

3.可以離開現場

如果發現他們情緒過於激動,應當現行離開現場,照顧自己的情緒為第一優先。

我在第二點提到,我們不能鼓勵對方無理取鬧的行為,因此要減少對這件事情的反應,以及刺激。

但是常常我們會因為父母的情緒過於激動而被影響,於是我們會試著繼續說服他們,不讓他們有情緒,以讓自己耳根清淨。

但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時間換取空間。

情緒如同潮水,很快的就會過去,一直阻止他流動,反而只會潰堤,既然當下會被波及,那麼離開現場就是一個最快也最容易辦到的方式。

結論 不隨之起舞 順勢而為

父母之恩無以言表,我們愛他,我們在乎他們的感受,所以我們好怕他們對我們失望。

當他們開始碎碎念時,接納他們,其實是不完美的普通人,了解他們的情緒與選擇,照顧好自己的情緒與需求,其餘的就把他放到一旁就好。

碎念,就只是一場大洪水,去了又來,來了又去,不要隨之起舞,引導情緒不要流回自己身上,讓其流動並散去,關係即能豁然開朗。

其他文章

【銀行職場】請特休出國但老闆有意見,我可以怎麼做?

在銀行裡,如果請自己的特休出遊,並如實告知老闆,這樣到底會造成什麼影響?難道真的就只能互相欺騙,不能坦誠相對嗎?

【銀行考試】個人15張金融證照考照順序經驗分享

個人當了這麼長時間的銀行員,有幾張金融證照是必須的,而本次就針對我自己目前持有的15張證照,分享我個人的考照順序,還有我自己推薦的考照順序吧。

【銀行職場】到底要不要念碩士班?

開始經營帳號後,有些大學生會來問我說,如果早就決定要進銀行,那麼還需要碩士學歷嗎?也有人已經考上了,念到一半卻開始自我懷疑,心想說碩士學歷真的能夠幫助自己在銀行的職涯發展嗎?

【生活理財】山道猴子根本是盤子~信貸到底繳多少錢

「山道猴子的一生」中,這位年輕人到底犯下了甚麼樣的錯誤?本篇會來考證山道猴子有關於「信貸陷阱」部分,山道猴子到底付出的代價有多高。

【好書分享】老闆同事讓我心累~溝通不良時你需要這帖冷靜

在工作上,有沒有過因為在溝通過程中覺得跟別人溝通不良,讓你感受到同事很雷、長官很扯而導致你內心很生氣,心底罵髒話一萬遍都不足以消解心頭之恨的過程呢?本書分享了如果在團隊溝通的過程中,遇上讓你覺得崩潰的事情時,你如何從自己做起,重新開啟溝通橋樑的過程。

【銀行職場】十個職涯上你可能會犯下的嚴重錯誤

當我們進入職場的時候,無論是對社會或者是對自己,都是懵懵懂懂,邊走邊學,有時候也會做錯決定,導致不理想的結果。依據我個人被諮詢時碰到的問題,以及網路上其他人分享的資訊,我彙整成十個大家普遍在職涯上曾經犯過最讓自己後悔的錯誤。

【銀行職場】颱風假對銀行員而言是種小確幸 如何改善很難請假的情境

為什麼颱風假對於銀行員來說,看起來是這麼的彌足珍貴呢?這就要從分行的人力配置跟工作性質開始說起。

【銀行職場】真的該避開職場八卦亂象嗎?職場八卦又到底可以怎麼聊?

職場八卦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能夠幫助你拉近與同事之間的感情與距離,但另一方面,職場八卦也可能會是讓你名聲毀於一旦的關鍵,就像是雙面刃一樣,使用時不可不慎。

【銀行職場】數值化思維:如何在銀行職場脫穎而出的關鍵

我要說的是,擁有數值化的思維,就代表了你掌握了能夠與長官溝通、影響決策的鑰匙,要能夠從一堆行員中脫穎而出,就在你的字裡行間、表達過程中,都使用數值化思維提及的數字吧~。

【銀行職場】這段你看的懂幾個單字呢?5個銀行員才知道的行話

這些銀行專業術語,雖然只對銀行產業內人員有用,但是,就當作小百科一樣,偶爾把專業術語拿出來秀一秀,也許能夠讓你獲得他人矚目的眼光唷!
1 2 3 ... 11

當一個銀行員

Sev,銀行業翻滾10年,
善用內在溝通及口語表達技巧,克服團隊合作上的溝通障礙。

領取Sev獨家
公股銀行考試全攻略

名單磁鐵表單
Wnote
Copyright 2022 By Wnote.tw  All Right Reserved
0
喜歡你的想法,請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