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有一封來信,提及自己已經準備了1年的公股銀行考試,但是分數都拉不起來,詢問我說自己還適不適合準備公股銀行考試?
我從這本新書《思考馬達》中,獲得了很好的看法,也讓我從中發想,跟大家一起腦力激盪,有關這個問題可以如何思考呢?
人在迷惘的時候,容易陷入自我懷疑、自我厭惡等消極的情緒裡,所以要如何在這迷惘的情緒中,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可以依循這幾個步驟:
作者曾培祐老師提到,人一旦情緒波動,原本能夠理智思考的腦袋反而無法思考,培祐老師以騎象人比喻,騎象人代表人類的理性,而大象則代表人類的情緒,當情緒暴走的時候,就像無法控制的大象亂跑,無法依據騎象人擬定方向前進,所以務必要先把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
要注意的是,如果以「要繼續準備考試嗎?」這個提問來問,就無法找到答案。問題的提問句,都要加上:「我可以如何做」這樣的用詞,所以如果你想繼續準備考試,你就該問自己到底面對了什麼問題,例如說,如果是因為考試成績一直上不來才懷疑自己,就要想說:我的讀書方法哪裡可以調整。
提問完後,下一步就是至少要想二個解決方法,不管那是多麼笨或者覺得不可行的方法,重點在於要逼自己想出來。一旦有了起點,才有可能進入下一個階段。
例如說,我的讀書方法哪裡可以調整?這個問題,你可以想二個解決方法,第一個可能是重新規劃讀書時間,第二個可能會是重新複習考古題,如果腦內無論如何都沒有解決方法,可以考慮多問其他人或者是看書,透過外界的力量來幫助自己。
當你想了二個解決方法之後,接著你有3種方法可以繼續提問:
也就是往下延伸,例如當你提出的解決方法是「重新規劃讀書時間」,接下來你又可以繼續往下提問:「我可以如何重新規劃讀書時間」?而接下來你很可能又可以想到,自己的讀書時間要重新規劃之前,是不是得先重新檢查自己讀書的情況,所以你的下一個方案很可能是:紀錄讀書的時間與狀況。接著你又可以繼續往下分析,以此類推。
兩個方法不是一定要二選一,可以把這兩個方法融合在一起,然後加以應用,例如說,在重新規畫讀書時間與重新複習考古題之間,很可能你可以重新規畫讀書時間,而其中一個規劃就是拉高考古題研究的時間,這樣就是2個方法之間其實可以有關聯性的交叉運用。
當你想著想著,很可能其實你又冒出了第3種作法,例如:是不是要重新學習如何做筆記?記不起來的東西是不是應該用小卡記起來背?只要你願意繼續思考下去,通常都能夠想到更好的辦法。
最後,當你想好了各種作法後,就可以挑選幾個適合的開始執行,也可以都執行,重點就在於不要把問題單純停留在思考階段,而是能夠要有所行動,才真的有機會改變。
不管你要不要繼續準備考試,重點在於你能夠為自己深入思考,其實沒有人能夠真正的為你做決定,更不可能為你的選擇負責,只有透過自己絞盡腦汁後做出的決定,你才不會真正的後悔,現在就開始學習如何啟動你的「思考馬達」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