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寫溝通互動的題目了,總覺得有點心癢癢,主要是因為看到大人學針對如何與刁鑽的父母溝通有開課,所以自己也不自覺地很想分享一下這個問題,以及自己的作法。
身為千禧世代的我,與父母溝通會遇到的困難,大部分都是父母很強勢,身為孩子的我們在與父母溝通的情境裡,總歸是矮了一截,每次想講什麼,父母一頓罵或著碎念,就把我們原本想講的話給縮回去了,總之就是有一個跟父母講話就抖抖的心情。
但後來一些機緣,我發現後面的世代仍然有部分人也承受著同樣的問題,讓我感到悲傷。
我自己很清楚,市面上如何述說各種與父母溝通的技巧,但我覺得最難的就是,大部分人是「知易行難」。
就像如何養成好習慣這件事,原子習慣到現在還很夯,主要就是因為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或者做了兩天就放棄,到底這個「做不到」是怎麼一回事?
基本上,華人社會還是崇尚孝順父母、天下無不是父母的心態,父母被華人社會當作神明一樣崇拜,因父母看似犧牲了自己來成全孩子的成長,因此孩子也被灌輸了「理應尊敬長輩」、「理應順著父母」等各種價值觀。
但這種無限上綱的價值觀,讓每個世代都有一批因為這種價值觀而受苦的青少學子,等到他們慢慢長成30歲、40歲……就又製造出一批無法反抗父母,卻又無可奈何的無力樣貌。
另外的情況,則是許多人看似身體長大,年齡變老,心智卻沒有跟上,彷彿是小朋友一樣,就算自己有些看法,只要父母一發表反對意見,自己就彷彿被上了禁錮咒,動也不敢動,這種莫名的「無法獨立」也深深的影響著每個世代很大一票人。
還有一種情況,很多人會說「其實我父母還是講道理的,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覺得不太舒服」。
這點就很有趣,至少,若你的父母為X世代,他們遇過上一輩更為權威式的教養,當他們發現自己並不想被這樣權威式的指導後,他們會予以修正,於是有一個「修正後」的樣子出現。
但事實上,他們仍然不可避免的承襲了一些其父母的權威樣貌,這是因為他們的思想中,仍然對父母有部分的認同,所以他們只是改善了自己指導的方式,但在骨子裡仍然會有「崇尚權威」的樣子存在。
我自己覺得這裡最難調整的部分,大概是「父母是為我好」這個環節。
華人孩子們還蠻愛自己的父母親的,只要打著「父母是為我好」這面大旗,父母便能有免死金盤,孩子也認份的把父母親對自己的碎念、情勒通通收進心裡。
有些父母的確是為孩子好,但到底這個「為孩子好」是什麼?
我認為我們必須重新定義「為孩子好」的樣貌,不然我們就永遠會被困在這裡。
對許多華人孩子來說,最難分辨出父母到底是為孩子好,還是為了讓自己心情好,這兩件事有著很大的落差。
華人的人我界線很淡薄,假設,孩子客觀上過得不太好的時候,他們會很容易把責任歸咎於自己,並怪罪自己說「如果我當時有做……(請自行帶入各種行為)的話,他不會變成這樣」。
於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他要盡一切努力來避開這種罪惡感,當孩子要做出某些對父母來說有點脫軌的行動時,他就會要趕快提醒小孩:「不可以脫軌唷~不然會怎麼樣怎麼樣唷~」等類似的發言。
只不過,很多華人父母當聽到我說不要干涉孩子的時候,他們會有激烈的反應,例如可能會說:「那這樣以後我就不要理你好了,你死了我都不要管!」
這時孩子可能會有被遺棄的感覺,覺得父母子女間怎麼可以恩斷情絕,然後就還是照父母的話做,又走回頭路,於是就這樣一直一直複製下去。
我自己還有另外一個觀察,那就是每個人的際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怎麼看待父母親。
以我而言,在我開始走入自我探索近三年後,剛好遇上影響我人生的大事件,讓我深刻體會到,當我的人生要走到盡頭的時候,我的父母在那當下並沒有成為我的避風港,反而是試圖要把我拉入深淵的推手,對許多的人來說,大概會覺得難以想像,卻是我當下最真實的體驗。
也因為這個際遇,我終於看出,他們為了要避開內心的罪惡感和痛苦,不得不試著說服我,要我做出違心的決定,也因此,我在這個瞬間,一定程度上的解脫了。
要能夠擺脫「孝順」這個緊箍咒,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要讓父母走下神壇,若父母並非萬能,那就表示他們也有自己的缺點,他們的教育理念中的某一個環節,便有可能有待商榷,可以以更客觀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父母親,而不是下意識的認為父母所言全是聖旨。
不把他們當作神,而當作人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我們也終於能夠瞭解到,既然父母無法滿足我們所有的期待,那我們也不用用盡努力去達成父母的每一個期待,我認為此觀念的翻轉將是走自我探索路程中一個重要的試金石,卻也是得持續努力不懈,才能夠真正轉化自己的內心,並採取相對應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