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可以分享這位在教學上一直努力不懈的「曾培祐」老師的演講,他經靜宜大學受邀登上TEDX,題目是
「教學從吸睛開始」
講的是他教學的心法,裡面講的內容,不僅僅是在教學上,用在演講上也很適用。
我也很感謝老師願意給我這個機會,讓我能用這段影片,來分享我的觀察。
曾培祐老師,是培果工作室的創辦人,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講師,曾在各大公司、學校授課。
當時知道培祐老師是因為去參加了「閱讀獲利讀書會」,參與的學員,可以在讀書會中直接吸收書中知識,可以用輕鬆的方式學習。
培祐老師是一名幽默且肚子滿滿乾貨的老師,我也持續報名參加閱讀獲利讀書會,持續學習中。
我這次是以一介後輩的第三者身份觀察,以及我要從這部影片當中學到些什麼,都分享給你。
當我知道老師在TEDX上演講的時候,我就決定要寫。但說實話我感到有壓力。
前面兩篇,我都刻意先挑3分鐘的來分享,畢竟,要把影片裡的東西輸出,寫成一篇長文,並不是只看一遍就行,必須要看上好幾遍。
18分鐘的演講,就表示我是看了3分鐘影片等同6次的次數,如果3分鐘影片我要看10次才能寫出一篇,那這一次的18分鐘演講,我就等於從原本只需看30分鐘,增加到需要看180分鐘!
不過我第一次看,卻發現,意外的輕鬆,毫無負擔的看完了。
為什麼我可以這麽快的就吸收這次的演講內容呢?
因為演講前面的活動安排,讓我在演講的一開頭,就清空了我腦內的雜念,讓我的心準備好,要來聽這場講座。
老師在18分鐘演講內,放入三個主軸,設計的內容量適中,容易吸收,所以我可以不用看10次才能理解,真的只要看一次就好了。
培祐老師中間安排了幾次與台下的人互動的活動,讓人們不僅僅是聽,還用了身體直接學習。
我自己也直接跟著站起來活動筋骨,心想如果我以前的老師都用這種教學法,我一定可以學得更好吧!
好了,先初步幫你分析完這些內容之後,接下來我打算詳細地把這次演講剖析一遍,準備好了嗎?
起義就要開始。
教學跟吸睛哪一個重要?
教學當然是最重要的,但是為了讓教學的效果變好,我們勢必吸睛。
來參加TED講座的人,幾乎很多都是在這些事物上沒有鑽研的人。
為了讓演講讓聽眾容易吸收,老師挑的題材,是從很根本的心態出發,而且都是一般人能夠淺顯易懂的方法。
培祐老師最一開始,安排了一個小活動,他請聽眾為自己的注意力評分。
為什麼要這麼做?
因為培幼老師的演講被安排在兩場演講的中間,為了讓他的聽眾能夠開始專心聽自己的演講,他安排活動,讓聽眾的心可以回到他的演講上面。
聽眾們來到會場的時候,可能還在想著家裡的事情,剛剛發生的事情等等,如果你可以幫助你的聽眾,讓專注力回到這次的講座上,那麼,你與聽眾之間,就能夠馬上培養出默契,雙方都可以獲得更好的體驗。
我把這次演講的結構做成下圖:
除了前面的開頭跟結尾外,他分成三點來陳述,三是一個奇妙的數字,人們能夠記得的東西,三點就已經差不多了。
請記得,當你在安排演講結構的時候,請以三為基準,來設計你的演講稿。
不要是二,不要是四,三就是一個記憶的鐵三角,是最穩,最妥切的數量。
也千萬不要覺得越多越好,很多演講者的腦內知識太豐富,想要什麼都講出來,可是,如果真的太多了,反而會變成雜訊。
聽眾也不是不想買單,而是專注力不足沒辦法買單。
觀眾能理解,你傳遞的才叫資訊,不然就叫雜訊。
曾培祐
據稱,人的專注力最長只有18分鐘,這也是為什麼TED安排的講座時間,都是以18分鐘為一個單位。
但是,人的專注力有其極限,尤其現代科技太過發達,資訊太多,人的專注力已經逐漸下降。據傳聞TED正在考慮,要把時間再往下修。
只不過,如果你不在這方面做些努力的話,那麼時間再怎麼短,聽眾都還是會分心,只要聽眾開始拿起手機自己滑自己的,我想對演講者的心情都會是很大的傷害。
這個時候,如果你可以增加與聽眾的互動機制,你的聽眾會更加投入你的演講。
這就是所謂的沈浸式體驗。
在這次的演講當中,培祐老師直接安排聽眾站起來,詢問他們,你在上課的時候,是一直會分心的,有時分心有時候專心的,還是一直都專心的呢?再跟他們說,你是屬於哪一種,就做出相對應的動作。
你是屬於馬上坐下的(一直分心的),半蹲的(有時分心有時專心),還是一直站著(專心一致聽演講)的那一批人呢?
我大概都不是,大學時代的我,是屬於一直睡覺的那種人(教授對不起~)。
這次簡報,全部加起來是11張。
在這裡利用到的簡報技巧,有部分我前面都有分享過,這也表示,經典總是不朽,傳統不是守舊,這些技巧就是這麼、這麼、這麼的好用呢。
現在我們來談談這一場簡報設計的技巧。
什麼是高橋流簡報術呢?
高橋流簡報術,是單純以文字呈現簡報的方式,他有幾個重點:
培祐老師其中一張簡報檔,把關鍵字「放下」,用超大的字體呈現出來。
這可以讓聽眾很快地抓到目前的演講重點,並且沒有多餘的雜訊(圖片、詳細說明等)來影響聽眾的注意力。
記得,簡報的重點是輔助,所以千萬不要讓多餘的雜訊來讓聽眾混淆。
如果放文字就足夠讓聽眾了解,那就千萬不要作多放沒有意義的妝點圖片了。
這個最一開始,其實是林長揚用在懶人包製作上,因為他發現到,用扁平化的圖片反倒讓畫面更加乾淨,避免不必要的雜訊,讓閱聽者更能快速理解。
後來,張忘形開始把他利用到演講簡報裡,而下面是我截圖培祐老師的簡報畫面,也利用了這個高度技術。
培幼老師在最後放的這張小惠的圖片,其實也是利用了滿版圖技巧。
滿版圖片可以吸引聽眾注意力,也是非常吸睛的手法之一。
最後我想講的是,這場18分鐘的演講,從開頭、素材挑選、到簡報設計,無一不是經過精心設計,上面提到的每一個小細節都到位的話,你的演講就離完美不遠了。
(2022/4/12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