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我想要先來談談有關培養金融素養的要素,以及我自己彙整過往經驗,以及搜尋網路上的資訊後,所整理出來的學習方法及資源。
要培養出屬於自己的金融素養,我把它拆解成一個公式,也就是
金融素養=知識X態度X能力
我們先來探討金融素養是什麼,我認為金融素養是一種了解金融知識,並能夠針對自己的需求安排並作出行動,藉此建立良好財務體系,讓自己衣食無虞。
那麼要怎麼培養出「金融素養」呢?
我把它拆解成以下三種關鍵因素的培養:
這裡我講的是金融知識的培養,首先你必須對金融知識有基本的概念,接著就是深入的研究,才能確保日後做決策的時候,你的決策方向是正確的。
知識我也會把他分類成以下三類:
接著我就要來分享能夠增進知識的管道,首先,我還是要老生常談的討論,「資訊」與「知識」的差別。
現在是網路時代,所以網路上的「資訊」非常豐富,而我這裡所謂的「知識」是所謂的要能夠有自己篩選「資訊」的能力,並且有自己的看法,進而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
但另一方面,要能夠擁有「知識」,最一開始是要能夠閱讀大量的「資訊」,當你閱讀大量的資訊,你會發現資訊大概分為二種類型:一個是客觀資訊,例如今天加權指數下跌500點,這是客觀資訊,而第二種是主觀資訊,也就是許多專家、投資人、分析師分享自己對市場趨勢的看法,而重點在於第二種主觀資訊,當你看得夠多,你一定會找到一個議題同時會有多個不同的看法與觀點,這時候若能夠認真研讀他們的思考脈絡,並且利用市場的走向去驗證他們的思考邏輯,你就能夠了解到哪個思考方向相對合理與正確,所以閱讀足夠的資訊非常重要。
以下有幾個獲得資」的管道,如果你完全不知道哪邊可以看,那麼你就可以利用下面表列的資料來源,先自己試著研讀看看:
態度這件事,我把他定義成「價值觀」,價值觀有很大一部分建立在自己的客觀處境跟偏好上,這裡有一個最基礎的價值觀分辨基準:那就是「風險承受度」。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尤其一般新鮮人,不能夠隨意揮霍錢,因為賺錢比花錢還要花力氣(不是難),我們很容易忽略的是,有時候我們把錢放置在一個地方時,很可能會因為各種市場風險因素失去它,甚至很可能因為金融商品的設計,反而得倒貼更多錢,所以當你在投資之前,為了避免最不幸的狀況發生,一定要先確認自己的投資態度、花錢態度。
你若是在金融機構要投資之前,金融機構通常都會請你填製問卷,透過10~20左右的問題,了解你的風險承受程度與投資習慣,這就是所謂的KYC(認識你的客戶)。
而你也該為自己做KYC作業,了解你的投資價值觀為何,才真正將錢投入,並確保自己的資金配置及心態,以做好萬全準備。
我自己也將風險等級分為三類(純粹為自己的分類,不代表各大金融機構KYC風險評級定義),原則上分類的標準,我把他分為二塊:
分析能力是要能夠靈活運用知識,以及搭配自己的風險屬性後,綜合判斷金融市場之情形、以及金融商品之適合度,藉此評估出現在最適合的行動。
例如現在是美國升息循環、台股受到影響,但巴菲特購置台積電股票、那麼自己現在該不該買台積電呢?還是該買別的呢?還是該現金為王呢?
這是要通盤分析,不能夠一窩蜂的跟隨潮流,但要能夠獲得分析能力,需要花時間閱讀大量資訊,把它消化之後,才能夠變成自己的能力。
你也可以看其他專家的分享,但不能只看他推薦的標的,反而更該看他推論的理由跟脈絡,當他推論的理由跟脈絡你也認同的時候,你才能夠真正的下手,重點是要與專家學習分析的方法,而不是單純聽他推薦的標的。
很多人號稱要買股票,但其實客觀現實是,寫文的當下,基金的定期定額人數,仍持續下降,許多人因為恐懼而離開股市,更遑論到現在還沒進入股市的人。
如果到了牛市,又可能會想說已經來不及參與,永遠無法參與市場成長,這就是落實能力的不足,而無法有好的落實能力,都跟前面的提到的另外二點息息相關。
金融素養的每一個因子,都非常重要,一旦少了任何一點,便無法完成財富自由的目標(公式為乘法唷!)故每一點都要注意,不能偏廢也不能因噎廢食,的確,金融素養的培養不是簡單事,但就是需要這樣一點一滴,一步一腳印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