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閱讀《數值化思維~國稅局稽查官的29個數值化訣竅,教你從不懂數字的人,變身用數字精准判斷的高效工作者》時,腦內不自覺的與自己工作上發生的情境來做比較,就發現其實書中提及的,不正是我職業生涯以來,一直在鍛鍊跟培養的思維嗎?
我銀行職場生涯的前五年,我在分行就很常遇到數字了,不過,我比較像是被數字追著跑,例如,主管會問我說這個月的手續費收入預計是多少、今天有電話開發幾個陌生客戶。這些數字在當時的我眼中,很像洪水猛獸,無法理解在每個統計數字背後,所代表的深意。
但是當被調到總行以後,我的立場跟角度已經跟分行職員不同,我看的都是以銀行整體為出發點,並且是以規劃為主的工作,當要寫報告的時候,長官都會問我說:你這個有統計數字的依據嗎?你有去做資料分析嗎?門檻值多少?
必須說,法律系的專業訓練裡,沒有統計,更沒有數字的概念,而當我被分配的工作裡,需要做到統計、分析跟匯報時,其實我真的是摸不著頭緒,只能夠邊做邊學,然後慢慢的理解長官到底是在說什麼。
這五年的工作經驗中,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其實就是書中點出的「數值化思維」,能夠把單純的數字化成數據,並加以理解分析的能力。也就是說,如果我在五年前就讀到這本書,那麼很可能我的進步速度,可以更快更好也說不定。
數值化思維,意指能夠去收集可靠且客觀的實際情形,並將這些實際情況彙整成資料,加以分析。當你把這些資料分析匯報給決策者時,決策者會覺得你的判斷是有實地根據的。
另一方面,比起質化的說明,數據說明能夠讓人理解的更快,並且彼此的理解能夠快速達到一致。
例如,業績做的好不好,如果只提說同事們現在總共做了100萬的業績,其實看不出個所以然,但如果你是以總體被要求的業績除以做出來的業績,例如總體被要求做到1000萬元,這麼達成率就只有10%,此時只要把達成率10%講給長官聽,長官其實就能夠知道原來業績其實不好,因為達成率是不高的。
前面提到,我近期這五年來,一直在培養要有數值化思維的能力,而我自己覺得,書中讓我很有感的就是下面三件事情,與你分享。
前面提到,要如何知道業績的好壞,光是看數字是不夠的,他必須要有一定的比較。例如說,總體要求除以現有做到的業績,這就是總體與現有業績的比較。而如果要去分析分行之間的業績的好壞,那當然也是要把兩家分行的數字擺在一起看,才能夠真正判斷出來。
說到底,數字之所以能夠發揮作用,就是因為在這比較的過程中,才達到了真正的分析。
書中其實舉例了很多數值模型,模型的意思就是,已經有人透過大量的分析,對數據的變化做出了一個結論,而通常這個結論他可以拿來作為未來的經營策略應用,或者是反推論回去的基礎。
這裡我要特別提海恩理希模型。海恩理希模型最開始是針對飛機出事的意外發生的統計資料,飛機失事後,研究小組會開始去調查失事的原因,研究結果指出,發生一次嚴重的失事,背後會至少有300個嚴重的缺失,這個模型後來就被拿來用在顧客管理上,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一次客訴,很有可能背後其實有300個客戶也有類似的問題,只是他們沒有客訴而已,那麼,公司就應該針對這個問題,要去分析並解決他。
銀行也因為這樣,雖一般行員對於客訴已接近有點麻痺的程度,但高層仍然還是會在乎客訴的頻率,以及客訴的層級。
專案一定要驗證,因為不驗證是無法知道這個專案的成效如何的。
例如,我剛進總行,當時遇到高層要求要引進新系統的時候,該專案的後期,我老是聽到主責同事一直在說:廠商的驗證報告要再調整、驗證的資料錯了點點點,這些情境給了我一個很深的印象,也就是專案一定要驗證。
這就蠻像是小孩去學習、去上課然後沒有考試一樣,如果小孩去上課、學習 ,可是沒有考試 。這樣父母沒有辦法去驗證孩子的學習效果,老師也沒有辦來他的我的教學效果。各位記得,專案是一定要驗證的,你在執行完任何的任務都是要驗證的。
但是,要如何驗證呢?書裡提到,數據是驗證成效的最客觀標準。也就是說,你一定要把事件化作數字,才會是最有力的驗證結果。
我要說的是,擁有數值化的思維,就代表了你掌握了能夠與長官溝通、影響決策的鑰匙,要能夠從一堆行員中脫穎而出,就在你的字裡行間、表達過程中,都使用數值化思維提及的數字吧~。
另外,其實《數值化思維~國稅局稽查官的29個數值化訣竅,教你從不懂數字的人,變身用數字精准判斷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我在前面也有文章提過(連結),前一篇比較是以公股銀行考試準備做切入點的分享,也歡迎你們參考應用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