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鎖帳號,民怨四起!如何避免被誤鎖帳號?

2025年10月4日

內容目錄

為什麼這次「AI 鎖帳號」影響這麼大?

近年,詐騙猖獗,銀行承受的監管壓力同步升高。當政府機關要求更快、更精準地攔阻可疑金流時,任何監控模型調整與風控門檻變化,都可能影響民眾的使用體驗,甚至引發「帳戶被鎖」的爭議。

支付工具怎麼運作:從掃碼到扣款

現在的支付工具十分普及,包含第三方支付與電子支付。支付方式是會在銀行開設「專戶」,所有收付都透過該專戶進行,款項集中清算。

最大的監理難題:看不到「人與人」的真實往來

然而,在上述模式下,銀行端常只能看到由業者提供的代碼與摘要,較難直接辨識「資金實際從誰到誰」。在洗錢防制、即時阻詐要求日漸升高的情況下,反而變成了銀行的痛點,由於資金來源與去向不夠透明,銀行人員的調查難度日益上升。

為何需要更快的監控?

詐騙金流的共通點是「快進快出」。集團可能運用 AI、分工與人海策略快速搬運資金。相較之下,銀行的人工審查需要門檻與證據,速度不易全面跟上,因此需要更細緻與即時的模型輔助。

風險為本(RBA)與 AI 監控的取捨

  • 風險為本管理會依風險大小配置資源與門檻。
  • 監控越即時、期間越短,觸發案件量就越多,對人力與成本都是壓力。
  • 因此導入 AI 幾乎是必然。但若模型門檻設定過寬鬆,或資料對齊不足,就可能衍生「誤攔」與「誤鎖」。

跨行金流與聯防控管

臺灣民眾常在多家銀行開戶並跨行轉帳。從洗錢防制、防詐角度來看,頻繁跨行確實提高複雜度。近年各行之間逐步建立「聯防控管」默契,透過系統化的對照與照會在「限縮且合規」的範圍交流必要資訊,但仍難做到百分之百即時。

為何會出現「被誤鎖」?兩個常見原因

  1. 模型與門檻設計不夠精準,或著沒有足夠的資訊足已設計有效門檻職,對特定模式過度敏感。
  2. 客戶資料與實際交易樣態不一致,導致風險評分偏高。

客戶資料對齊的重要性

若開戶與定期「客戶盡職調查」留存的職業、收入或交易型態過於保守或與現況不符,而實際金流卻高速大量移動,系統就有可能判定風險異常。倘若客戶基本資料能夠與交易型態相稱時,銀行可以有更多資訊可以調整風險門檻,應能夠顯著降低被誤判機率。

想降低被鎖風險,可以怎麼做?

  • 儘量避免無明確目的的頻繁「自轉」與跨行交易。一般來說,銀行會想了解金流移動的合理對象與用途。
  • 考慮使用信用卡作為日常消費工具。由於信用卡屬於「先記帳後扣款」,非即時資金移轉,不會有太頻繁的金流移動情形,減少被偵測的可能。
  • 定期更新在銀行留存的基本資料,例如職業、開戶目的與年收入等。留存合理的身份背景資訊,會讓銀行更了解你行為的背後目的,避免誤鎖情事發生。

法規與約定:銀行為何有權凍結?

民眾於銀行開戶時,便等同同意開戶約定書明載的規定:當銀行對帳戶使用有合理疑慮時,有權採取暫時性措施(包含凍結、必要時關戶)。尤其現行詐騙當道,政府更要求銀行需有一定的管控措施,以維護金融秩序。

避開詐騙集團的典型交易模式

一般詐騙集團的交易方式,金流會快速短進短出,且留存餘額極低。如果你的日常交易模式也比較接近這種類型,會建議你:

  • 入帳與出帳之間保留合理時間差。
  • 帳戶內維持一定餘額與留存紀錄,避免呈現「零餘額、快進快出」的高風險態樣。

現金不是萬靈丹,關鍵是「可解釋的金流」

有些民眾認為,倘若用第三方支付、簽帳卡等方式會有資金頻繁異動疑慮,覺得乾脆是不是用現金算了?然而,改用大量現金同樣可能引起注意,大額領提/頻繁提領現金也屬監控指標之一。重點不在於現金或非現金,而是金流是否能被合理解釋、是否符合個人身分與資料。

常見 Q&A:遇到鎖帳怎麼辦?

  • 為什麼簽帳卡或 LINE Pay 會受影響? 發卡行或帳戶銀行若偵測到交易樣態異常,可能暫停部分功能以降低風險。這通常是臨時性的,需要確認你的資料與交易目的是否清楚可解釋。
  • 我應該怎麼跟銀行溝通? 準備三件事:近期交易明細、資金來源與用途說明、可佐證文件(例如收據、合約、薪資單)。說明「誰、何時、為何」即可加快復原。
  • 如果真的被鎖了,最優先做什麼? 先查看 App 或簡訊通知的指示,其次聯繫客服與分行,依需求補件。並同步檢查是否有可疑連結或他人代為操作,避免二度風險。

原本,更多的支付工具,幫助民眾能夠更自由且有彈性的享受金融服務,但實務上缺乏秩序的自由會放大風險。就像網路討論空間,完全無規則的自由最終需要回到一定的治理機制,金融交易亦然。

結語:一起讓「安全與便利」同時成立

安全與便利不是二選一。當大家把資料說清楚、銀行把模型調整得更精準、產業持續強化聯防,銀行便能把「誤攔」降到最低,把「放心」拉到最高。對一般民眾來說,重點包含:

  • 把在銀行的基本資料更新,留存正確資訊,讓系統「認識真正的你」。
  • 讓金流有節奏、有目的,避免「快進快出」的高風險樣態。
  • 日常消費多用專戶或信用卡等軌跡清楚的工具。

當彼此同向前進,安全會更好、麻煩會更少。我個人期待,日後在金融市場談到監管與創新時,想到的是合作,不是對立。也希望所有人都能夠交易順利、生活安心!

想成功考進公股銀行?
這35個關鍵問題,不能錯過!
公股銀行考試致勝關鍵
獨家35題關鍵報告

當一個銀行員

我是三文銀sev,在銀行業已深耕超過十年,擅長公股銀行口面試技巧、金融證照考試、職場溝通以及向上管理等技巧

免費領取
公股銀行考試入門

名單磁鐵表單
Copyright 2022 By Wnote.tw  All Right Reserved
0
喜歡你的想法,請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