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精準學習 01】知識不等於可變現

2022年2月2日

內容目錄

現代知識越來越不值錢了。

知識財是創業中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如果是賣東西,你首先得開發商品,然後要能夠製造,生產後必須要把它賣掉。

這當中牽涉到非常多的技術層面、製造、生產機器、請員工,產品出來後還得有地方放,可能是店面,也可能是倉庫,如果是店面,你就有租金成本,然後壓力負擔很重,如果是倉庫,賣掉後還得想說要怎麼送到消費者手上,又牽涉到了物流。

而知識財則不需要這麼多的功夫,事實上知識財所需要耗費的成本低多了。

因為這樣,要如何讓知識財變得更有價值,這就是這個世代的考驗,而《精準學習》這本書,試著告訴你,到底要如何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學習知識,當你花越少的時間學習越重要的知識,你的知識財才是真的有價。

如果是隨處可得的垃圾知識,或者是誰都知道的常識,那麼這種知識財一點都沒有價值,但是,我們到底要如何去辨認,哪些知識是真正有用的知識呢?

臨界知識

書中提出一個概念,他認為學習最終,都必須找到所謂的「臨界知識」,自古常說,融會貫通,也就是一個硬道理,足以作為所有學理的基本,足以解釋各項領域的所有情況,這叫臨界知識。

這有點像是,一套科學的理論基礎,足以解釋這個世間的常理,例如相對論、量子力學等等。

只不過,要能夠從一大堆有用的知識和垃圾般的雜訊,萃取出臨界知識,我想這不是簡單事。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書、或者很多知識型YOUTUBER,他們常常講出來的硬道理,你總是心想著:

天啊我就是不會從這個角度去想!

但是,科學是這樣,我想生活上的事大概會更複雜一些,那是因為,生活上的事情常常牽涉的範圍很廣。

科學實驗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操作手法,叫做「控制變因」。

主要是為了要能夠確認,某個因素是真正影響實驗結果的因子,所以我們會把實驗中所有的變因都拿掉,讓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客觀條件完全一樣,只留下科學家希望能夠證明出來的可能影響因素(也就是變因),藉由實驗結果,來確定變因的確就是這個項目。

但是生活上的事情常常不是這樣,你以為只跟經濟有關,但其實跟政治、貿易甚至氣候本身都有關係。

舉例來說,菜價為什麼會上漲?

可能是因為供需法則,也就是需要菜的人比不需要的人還要多。

也可能是政治,例如使用政策刻意操控菜的價格。

可能是貿易,例如菜都被賣出國外了。

可能是氣候,例如因為颱風菜都被吹掉了。

所以,我們在生活上,蒐集很多知識,卻很不容易找到臨界知識,因為這些都混雜在一起,甚至還因為你從事的行業,或者是觀點,導致你的臨界知識的判斷標準,跟其他人是不一樣的。

到底該學哪些知識?

第一篇,我講到臨界知識,就像是科學理論一樣,他能夠用來解釋世間上大多的自然現象,且能夠在任何領域都行的通。

在《精準學習》中,作者成甲則將其定義為:

能夠更廣泛、更普及的指導我們行動重要而基本的規律,我稱為臨界知識。

─精準學習

好了,可是在講臨界知識之前,我們還是先來討論知識本身,因為沒有對知識的一個大範圍的理解時,是沒有辦法分辨出什麼是臨界知識的。

知識的分類

知識與資訊

首先,我們先來討論知識的前端,也就是資訊。

資訊我會把它定義成客觀事實,例如說,元宇宙是個資訊、NFT是個資訊、演講的剝皮表達法,他是個資訊。

但是,當這個資訊開始對你產生作用,例如,你想要投入NFT買賣,你開始學怎麼開一個虛擬貨幣帳戶,或者你想要演講,你開始把你的演講結構用剝皮表達法呈現,這個過程,資訊就慢慢的轉變成知識了。

知識的分類

知識本身又可以被分類,書中有一個分類(分別是公共基礎課、專業必修課、通用必修課)。

可是我看了,覺得這樣說,誰看得懂(不知道為什麼中國人超愛文謅謅取名法),而且以他的解釋,我覺得根本這樣取名只會讓人誤解。

首先,專業必修課根本不是講專業,而且公共基礎課跟通用必修課到底一眼望過去差在哪裡?

我根本搞不清楚,但是如果以「對自己的哪一個層面產生影響」來說明,我覺得是可以解釋得通,所以接下來我就用我的方式來跟你說明。

第一、影響你技能的知識

這種知識是最表層的,通常是讓你掌握某項新技能,例如溝通表達、商務寫作、如何開車、如何開虛擬貨幣帳戶。

用溝通舉例,溝通有一種方式,就是「我訊息」。

你在表達的時候,不能一直說「都是你怎樣怎樣」,而是改口說:「這件事情,我覺得...」、「我的感受是...」這種說話方式,能夠降低對方的防禦心,也比較能夠緩和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就是技能。

第二、影響你思考方法的知識

通常,我們學習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要用這些技能解決問題。

舉例來說,你學習了溝通表達的技能後,你到底要如何處理各項情境,採行各種不同的溝通模式。

例如在商務上,你會使用的是商務上的溝通表達技術,在跟家人溝通的時候,又是另外一套技術。

當你融會貫通之後,對你來說,溝通表達就變成一套可以用來面對各種情況的方法。

第三、影響你思維的知識(這就是臨界知識!)

學習知識到最後,其實最重要的是要把他轉化成一種思維。

思維就好比科學理論那樣,能夠從根本開始,檢視這些問題到底怎麼生成,然後為什麼這個問題會出現,是不是有其他的因素導致,方法有什麼?

難道只有某種特定方法嗎?

如果改變某個變因,那是不是採行的方法將完全不同?

但是話說到這裡,這樣根本還是不知道知識的分級是什麼。

所以我還是舉一個,最實際的例子。

如果我們遇到一個發了狂的長官,停留在第一層,你只會看到長官非常生氣,然後你會知道,我們要採行一種低姿態的溝通模式(採用低姿態溝通法),但是你心裡總是會覺得,天啊,這長官怎麼這麼脾氣差,我只能自己忍耐唷。

如果停留在第二層,我們會看到長官很生氣,然後他生氣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別的部門都不配合辦事。

所以你除了採行低姿態的溝通模式外,你還會想說:好,我要來解決別的部門都不配合的問題。

你可能除了採行低姿態溝通外,你還會試著提案,給長官一些建議,然後你可能開始會連絡別的部門,問他們為什麼無法配合,然後從中協調出一個方法出來。

此時你的想法可能會是:長官脾氣很差,我忍一忍就能解決了,然後我提出這個方法,看看能不能真正讓對方願意聽我們的方式改。

但如果停留在第三層,你看到長官非常生氣,然後他生氣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別的部門都不配合辦事,但是,你現在開始想了:

  1. 長官情緒不好,是因為別的部門都不配合辦事,但是你察覺到長官有一個小孩子的姿態,沒有獲得滿足就生氣氣,所以我採取低姿態,一方面是降低傷害,二方面,我要做好課題分離,不要被他的心情影響。
  2. 別的部門為什麼不配合辦事?因為我們的要求可能實務面上非常難做到,或者他們有其他的商業考量,所以不配合,或者他們跟長官一樣情緒很差所以他們就是不打算配合,所以,我們得真正了解對方的商業考量,與控管上的平衡,然後我們一面安撫對方心情的同時,提出真正可以使用的方法。
  3. 或者!根本溯源想好原因之後,其實我們用別的方式來做就好,根本不用堅持我們自己的方法啊~

一開始是技能,然後是思考方法,最後就變成一套思維,而思惟的好處,就是他可以在各種環境中使用。

如果今天不是在商務上,而是家人吵架,其實上面這套還是可以用。

舉例,我爸今天非常不開心。我使用思維的解決方式就會是:

  1. 我爸不開心,他心裡有一個小孩,沒有被滿足又無法處理,所以他很不開心。我要用低姿態的方式處理,並做好課題分離。
  2. 我爸不開心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都不在家裡陪他,此時我就回到自己,我到底要陪他,還是不陪他?我要陪他多久?陪他做什麼才會是讓他最開心的?
  3. 或者,其實重點並不需要一直陪他,可能是他覺得他講的話都沒有人聽,所以我就剛好在家的時候,多聽他說話,然後我就可以繼續去玩,不用特別花時間陪他。

這就是足以影響思維的知識。

想成功考進公股銀行?
這35個關鍵問題,不能錯過!
公股銀行考試致勝關鍵
獨家35題關鍵報告

當一個銀行員

Sev,銀行業翻滾10年,
善用內在溝通及口語表達技巧,克服團隊合作上的溝通障礙。

免費領取
公股銀行考試入門

名單磁鐵表單
Wnote
Copyright 2022 By Wnote.tw  All Right Reserved
0
喜歡你的想法,請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