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分享】支付金融變成了銀行、科技公司與政府的三角戰爭!

2023年4月10日

內容目錄

這次我要介紹的書目:支付金融大未來,副標為Fintech到加密貨幣,看支付方式如何顛覆你我購物理財與投資的未來。

當我剛進銀行的時候,Fintech一詞剛開始產生,而以目前的支付群雄割據來看,這個問題也慢慢地浮上檯面了。

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作者的名字是gottfried leibbrandt,作者曾任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即Swift的執行長,本機構全球性同業合作組織,為全球社群提供金融報文傳送平台和通信標準。

Swift是全球金融機構與其往來銀行的主要通信通道,其報文傳送平台、產品和服務對接了全球超過11,000家銀行、證券機構、市場基礎設施和企業使用者,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例如,曾因為一些原因,有國外的朋友需要匯款給我,但是,國家與國家之間要怎麼把這個錢傳過去呢?又不可能用寄送現金的方式,線上支付也不支援,此時,就需利用Swift建設的報文傳送平台,讓不同國家的二個銀行,透過這套系統對接。

假設對方與A國的A銀行往來,我則是在台灣的B銀行,A銀行,要跟這位朋友索取B銀行的帳戶資料,把我在B銀行開戶的戶頭資訊登打在系統裡,系統收到後,把資料傳送過去,B銀行之後就會收到A銀行通知,此時,B銀行就知道:喔~有個人要把錢匯到我的戶頭,接著B銀行就會把匯入的金錢數字,輸入到我的帳戶內,然後我的帳戶就多了對方匯來的款項。

而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及「社會社會認為的金錢運作方式與實際運作方式存在鴻溝」,這個鴻溝是什麼呢?就是「存款」與「支付」本身正因為科技的因素,導致逐漸的被分離。

存款與支付正在被切割

大家現在使用的例如「全支付」、「LINE PAY」、「APPLE PAY」等支付方式,讀者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些工具可以支付?

提供這些服務的公司,他們本身並沒有存款,而且以台灣而言,現在能夠負責現金存放或著是貸放的機構,只能是銀行,而不能是其他的單位,但是,全支付、LINE PAY和APPLE PAY,為什麼他們有錢可以支付?

這裡的鴻溝,就是一般人認知的「現金」跟「線上支付」兩者之間,可以是不同的。

假設,我是拿實體現金買東西,原本現金是在我的手上,由我來保管。

而當銀貨兩訖的時候,存款因應我的手而被事實上的轉移,以行為上來看,我把錢付出去,這是支付,以事實來看,錢的所有權才正式轉移給對方。

但在支付的世界裡,上面的科技公司,他們並不會保管現金,而是利用綁定存款帳戶、信用卡等方式來移轉現金。客戶會使用科技公司提供的介面來做消費,帳務上,商家看似收到款項,但其實這只是紙上作業,當後端這些帳務處理完畢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存款移轉。

科技公司與銀行的戰爭

在過去,銀行最被詬病的部分,其實就是使用者介面並不友善,因為科技的發展,讓科技公司有可趁之機,它們開發出更多優良的使用者介面,並且不受到傳統基礎建設的阻礙,其數位平台能夠適應不同語言與多元的在地需求,迅速擴張自己的服務。

同時,由於科技公司並未吸收存款,他們受到的監管程度很小。

銀行的三大包袱,包含了保護顧客、確保銀行不倒閉以及打擊金融犯罪等三個訴求,銀行為了符合監管,所付出的成本其實很高。

提供支付和存款的五大指標

作者在這裡提到了,有關於提供支付和存款上,會遇到的五大指標,這五大指標分別是「風險」、「流動性」、「技術」、「網路」、「體制」,我想聽眾朋友可能很難體會這五種指標所代表的意義。但我會盡可能的在這裡加以說明:

一、風險

在金錢的流動上,是有風險性的,這些風險包含了在支付過程中很可能因不法情況而流失,或者被其他人盜用等風險。

現代人可能很難想像什麼是因不法情況而流失,但如果回頭想想從原始現金實體運送過程,大家就能夠稍微想像一下這是什麼樣的風險情境。

現代,我們在討論銀行在支付上所面臨的風險時,最常想到的很可能例如說是洗錢風險、遭駭客入侵導致大筆金錢從帳務上消失、或者銀行內部人員的監守自盜。

銀行因為本身存有現金,所以不得不承受這些現金可能的流失所造成的風險,反過來而言,科技公司所做的支付動作,在還沒有跟銀行請款之前,都只是紙上的作業,雖然很多人看起來帳務上已經改變了,不過支付這個過程中,其實中間是有很多的流程在其中的。這就是作者特別提到的存款與支付之間,最微妙的一個環節。

二、流動性

作者提到,支付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受限於每個地區不同的支付文化,同時因應各個國家對於金融的監管,就算現在大家最常使用的電子支付,其實僅受限在某個地區而已。

如果你希望要能夠跨國的支付,目前銀行仍然是最可靠且不可取代的機構。所以作者才認為,在流動性方面,銀行其實是大勝科技公司,因為銀行才能做到真正的完全流動。

三、技術

在支付的技術上,其實銀行與科技公司之間到底有沒有落差呢?

作者認為,銀行在技術方面表現一般,我個人則認為,銀行是在使用者介面上面差了一大截,但在支付的技術本身,目前由於大多數的支付,是綁定了銀行原始的基礎建設進行的,就以這個角度來看,兩者所使用的支付技術,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四、網路

支付系統其實跟網路效應有著相關性,因為支付只有在越多人使用時,它的價值才會越高。

過往Line Pay跟街口支付有一陣子都在搶通路,給商店非常便宜的手續費,讓他們願意用自己的支付感應器,同時也盡可能地吸收更多的使用者,主要是因為支付是一個網路。

如果今天甲使用A支付工具,但我卻不是,如此一來甲就無法把款項付給我。而如果是這樣,甲很可能就不會再使用A支付工具,反而是使用我所使用的B支付工具。

以目前來看,這類的網路已經算是紅海市場了。

例如說,這幾天我去某家咖啡店,我就發現它支援台灣行動支付、APPLE PAY、Line Pay、VISA\萬事達\JCB信用卡,由於目前的台灣支付市場,給台灣用戶非常多的優惠,台灣人也並不介意多用幾個支付工具,以獲取更多的優惠,我自己認為目前支付的用戶重複性非常高。

不過,我個人的主觀觀察是Line Pay覆蓋率非常高,很多小商店只支援LINE PAY,這點當然跟台灣的LINE的高覆蓋率以及在這個通訊軟體上所做的行銷有關。

五、體制

作者提到的體制,其實是一種支付系統的概念,這套基礎建設龐大且複雜,同時也強調在這個平台上,大家使用的是同類型的法規、標準、常用架構。

作者舉了最簡單的例子,例如說:A商店的刷卡機能夠讀取我使用的信用卡嗎?光是這個情境,背後就呈現了:我們在系統上能夠嫁接、當支付不成功時,我們有共同的溝通方式、當支付發生爭議時,我們適用相同的法律來處理。

作者也提到,目前最成功的支付創新,都是建立在現有的體制之上。所以才有所謂的綁定信用卡、綁定銀行帳戶等方式,這都是最佳的案例。

支付的未來

這本書中,作者最後提到了支付未來可能的發展,我統整了作者跟我的看法如下:

一、科技公司

作者認為,科技公司很可能日後會威脅到銀行實際提供支付的業務,以及獲得支付產生的收益,奪走客戶的交易資料以及相伴的商業機會。

目前台灣的銀行也因應這個狀況,有在做一些努力,例如說,台灣行動支付的推廣,或者是各家銀行、政府投資的純網銀「將來銀行」等,自身的主力業務,例如放款、投資、手續費收入等等,也是銀行業持續一直在耕耘的方向。

二、銀行

由於金錢的流通有其固有風險,以及流動性的考量,銀行是不會消失的,但是卻有很高的機率因應上述科技公司搶走了銀行實際提供支付的業務,以及因支付所產生的收益,導致收入減少,基礎建設因而受損。

目前所使用的這些支付,很大一個環節其實建立在銀行所做的基礎建設上,沒有銀行保管現金,做好現金保管的風險控管,事實上這種龐大的支付作業根本不可能實現,

而在台灣的情況,銀行獲利一定是有減損的。不過,我個人認為台灣的銀行並不會這麼容易就被淘汰,除了前面提及的台灣行動支付業務外,銀行也仍然會從其他的管道獲利,資金控管也都很注重,尚不需要擔心。  

三、政府

因應支付導致的各種風險,將盡一切努力高度監管,並加強打擊洗錢或資恐等犯罪行為。其實還有很大一個層面是要抓逃漏稅啦,因為政府也蠻缺錢的,

書中有提到各個國家的監管其實是日漸嚴格,舉個例子而言,中國在2020年,阻擋了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公開上市的計畫,到底為什麼要這樣?

其實是因為中國政府害怕科技公司所開發出來的支付工具,龐大到政府無法監管與控制的地步,畢竟,我們前面提到,銀行因應法律,受到高度監管,但科技公司其實並沒有被這樣的強烈監管,所以讓政府感到擔心。

結論

支付在各個方面影響我們的生活,牽涉到銀行、科技公司與政府等單位,由於目前科技公司的興起,導致了存款與支付之間慢慢的被分割,卻反而造成了監管以及安全的疑慮。

致謝

最後,本期的書單,非常感謝由商周出版社編輯推薦贊助,因為如此,僅限本次,文字內容在部落格上同步公開內容,也希望之後有更多的朋友加入我們的行列。

如果你也想買這本書,可上網搜尋購買,或者很點連結,每一個章節都很有料唷。

(本篇無任何其他分潤、置入唷)

想成功考進公股銀行?
這35個關鍵問題,不能錯過!
公股銀行考試致勝關鍵
獨家35題關鍵報告

當一個銀行員

Sev,銀行業翻滾10年,
善用內在溝通及口語表達技巧,克服團隊合作上的溝通障礙。

免費領取
公股銀行考試入門

名單磁鐵表單
Wnote
Copyright 2022 By Wnote.tw  All Right Reserved
0
喜歡你的想法,請發表評論。x